豐盛的葡萄園

37/62

第三十五章—迫臨的厄運

「因此耶和華萬軍之上帝,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說:我要使我所說的一切災禍臨到猶大人,和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;因為我對他們說話,他們沒有聽從;我呼喚他們,他們沒有答應。」 (耶35:17)

在約雅敬作王之初的幾年中,充滿了迫近厄運的重重警告。在北方的亞述國不再轄制列國,在南方的猶大王想借力埃及得勢之事亦遭到阻遏。一個新興的強國――巴比倫帝國,要從東方興起,並迅速地凌駕列國之上。在短短幾年之內,巴比倫王要成為上帝降罰於不知悔改的猶大之工具。耶路撒冷要一再被尼布甲尼撒的軍隊圍攻,成千上萬的猶大人要被擄到示拿地,被迫流亡居留該地。最後三位猶大王――約雅敬、約雅斤、西底家,相繼成為巴比倫王的臣僕,但也因圖謀背叛而遭到更嚴厲的懲罰。最後猶大全地荒涼,耶路撒冷被火焚燒成為廢墟,所羅門建造的聖殿亦被毀壞,猶大國要傾覆,永不能在世界列國中佔有原先的地位。 SPaK 125.1

在此動盪不安的時期,上天藉著耶利米傳出許多信息,要賜給猶大人充分的機會,體認自己的本分,使他們解除與埃及的盟約,並鼓勵他們與巴比倫政權保持友善的關係。耶利米招 集了一些利甲族人到聖殿的屋內,在他們面前擺上酒請他們喝。利甲族人堅決地拒絕,因為先祖約拿達曾吩咐他們不可喝酒。利甲族人順從先祖的吩咐,拒絕受引誘違犯律法,與猶大人的悖逆成一鮮明對比。當世人的心志順服聖靈的感化時,就必聽取勸告。但當他們轉離訓誨而心志頑梗時,主就任憑他們自取敗亡了。猶大人既不聽從上帝的懇勸,就要被擄到他鄉去。猶大人所受的痛苦,要與他們已有的亮光,以及所輕視拒絕的警告,成正比例。上帝要傾降祂的忿怒和長久延遲的刑罰,作為遏制他們惡行的最後方法。 SPaK 125.2

先知向利甲族人說:「因你們聽從先祖的吩咐,謹守一切誡命,上帝如此說:利甲的兒子約拿達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。」上帝要祂的子民明白:忠心和順從可使他們和利甲族人一樣蒙福。這個教訓也要同樣賜予今日的世人。全能無限的創造主,藉著祂僕人的口預言危險,譴責罪惡,乃要祂的子民靠賴祂的恩典,方可長保興盛。祂絕不扶持或保衛那些拒絕勸告和責備的人。上帝曾呼籲猶大的子民:「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,為聖潔的國民。」耶利米在傳道工作中,從未忽略追求內心聖潔的重要性。他憑信心的眼目展望到將來復興的時期,說:「我要將我羊群中所餘剩的,從我趕他們到的各國內招聚出來,領他們歸回本國。……耶和華說:日子將到,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,祂必掌王權,行事有智慧,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。在祂的日子,猶大必得救……」(耶23:3、5、6) SPaK 126.1

凡甘願與上帝和好而度聖潔生活的人,必得力量為祂作見證。在猶大國歷史的末葉,耶利米預言巴比倫人行將統治世界, 他們的軍隊即將圍攻錫安城牆。這些應許和勸告要反覆述說不已,連兒童也受感動,留下持久的印象。此時,但以理和他的同伴忠心遵守聖經的命令,而在地上的列國面前高舉真神上帝。他們雖然被擄到巴比倫,在宮廷中侍奉尼布甲尼撒王,但早年的訓練,使他們學會在各種環境中,仍堅心倚靠上帝的應許和引導。耶利米繼續訪問國內各處,不息不倦地工作,將他的影響伸展到耶路撒冷以外的地區。他經常提述約西亞王如何高舉律法書中的教訓,重申與上帝保持立約關係的重要性。這些警告和懇勸的話傳至各地,使眾人都有機會明白上帝的旨意。 SPaK 126.2

正當厄運迫近的信息傳及各地的時候,約雅敬王卻浪費光陰於自私的享樂中。他為自己用香柏木蓋寬大的房樓,而建造的金錢和人力則是從欺壓得來的。先知受感宣判王必有禍,人必不為他舉哀,他要被埋葬好像埋驢一樣,被扔在耶路撒冷的城門之外。耶利米又指出他們要服事巴比倫王七十年,猶大全地必成荒涼。他將國家的命運比作喝乾充滿上帝忿怒之酒的杯,首先由耶路撒冷、猶大城邑和君王喝這災禍之杯;然後有埃及王法老和他的臣僕、眾民以及許多其他的國家同喝這杯,直到上帝的旨意應驗為止。 SPaK 127.1

先知又奉主命帶長老到欣嫩子谷,向他們重述猶大背道的經過,然後將「窯匠的瓦瓶」打碎,宣佈說:「我要照樣打碎這民和這城。」先知回到城裏,站在聖殿院中,當眾宣佈災禍必臨到這城。此舉不但沒有引人悔改,反而惹起權貴們的忿怒,結果先知被囚在監裏。但他仍然在牢裏向人傳講信息,逼迫並沒有止息他的聲音。約在此時,主吩咐耶利米將這些信息寫下來,讓各人 讀後能回頭離開惡道。先知就召了他的忠心朋友文士巴錄來,幫助他筆錄耶和華所說的一切話,詳細地寫在羊皮卷上。其中包括對罪惡的嚴厲斥責,對持續背道後果的警告,以及呼召眾人離棄惡行的懇勸。 SPaK 127.2

書卷寫完,耶利米仍被囚禁,他差遣巴錄趁全國禁食的日子,就是約雅敬作王第五年九月,向聚集在聖殿的民眾宣讀這書卷。後來巴錄又被召到眾首領面前宣讀這些話,他們應允會將這些話告訴王,但建議巴錄躲藏起來,免遭王殺害。果然正如他們所料,當王的侍從猶底誦讀書卷時,王和朝臣都圍著火盆烤火,剛讀了幾篇,王便發怒地將書卷用刀割破,扔在火盆中燒盡。有幾位首領懇求王不要燒這書卷,王卻不聽,並派人去捉拿耶利米和巴錄。「耶和華卻將他們隱藏。」 SPaK 128.1

上帝憐惜在罪中盲目掙扎的人,力圖藉著責備與警告光照他們的昏昧。祂竭力要幫助身居高位的人感覺自己的無知而悔改,和追求屬靈的福惠。上帝並不要差遣信使來討好或諂媚罪人,亦不傳平安的信息安撫不聖潔的人。反之,祂將重擔壓在行惡之人的良心上,用利箭刺透他們的心靈,促使他們無助地呼喊說:「我當怎樣行才可得救?」而主要深切同情地問:「你要我為你作甚麼?」上帝所要的乃是真誠悔改;惟有痛悔的心和憂傷的靈,才能蒙祂悅納。可惜約雅敬王和臣僕們傲慢地拒絕了上天的邀請,於是最後的刑罰必降於猶大,而耶和華說:「他後裔中必沒有人坐在大衛的寶座上,他的屍首必被拋棄,白日受炎熱,黑夜受寒霜。」(耶36:30)主吩咐耶利米將約雅敬王燒毀的書卷再寫一卷,他就取了一書卷,交給巴錄。耶利米對這些預言和 警告記憶猶新,就再次由巴錄筆錄他所說的一切信息,「另外又添了許多相彷的話。」(耶36:32)惡人力圖阻止上帝先知的工作,卻反而提供了更進一步闡明真光的機會。 SPaK 128.2

那導致逼迫耶利米的反抗責備之風,今日依然存在。許多人不願聽從一再傳揚的警告,寧願跟從假師傅。他們在患難的日子裏必無可適從,毫無倚靠。上帝所揀選的僕人必須以勇敢和忍耐面對一切的試煉和苦難,並要忠心履行上帝所交託給他們的工作。上帝的旨意原是要約雅敬效忠巴比倫王,藉此引領外邦人悔改歸主。但他隨從自己的心意而行,竟違背對巴比倫王所立下的諾言,圖謀叛變。耶和華就讓迦勒底軍、亞蘭軍、摩押軍、和亞捫軍攻擊他,在幾年之內即結束了他的王朝。他的兒子約雅斤登基作王只有三個月零十天,便向敵軍投降了。巴比倫王將約雅斤、王母、后妃、太監、官員等數千人,連同木匠、鐵匠一千人都擄到巴比倫去。此外,又將聖殿和王宮裏的寶物一併擄去。猶大國的權勢即告崩潰,人財均遭掠奪,但仍保有獨立的政府。尼布甲尼撒立約西亞的幼子瑪探雅為王,為他改名西底家。 SPaK 129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