豐盛的葡萄園

36/62

第三十四章—耶利米

「耶和華啊,我曉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,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。」 (耶10:23)

在約西亞的改革而產生的屬靈奮興之人中,有一人名叫耶利米,於約西亞作王第十三年蒙召擔任先知的任務。他是利未支派中的一個祭司,從小就受訓從事聖工;但卻從未想到自己會成為先知,當神聖的呼召臨到他時,自感不配。上帝看出年輕的耶利米必能忠於所託,並將在強烈的反對之下依然堅持正義,故此主對他說:「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,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裏去,你都要去;我吩咐你說甚麼話,你都要說。你不要懼怕他們;因為我與你同在,要拯救你。」(耶1:7、8)「所以你當束腰,起來將我所吩咐的一切話告訴他們。……他們要攻擊你,卻不能勝你。」(耶1:17、19) SPaK 121.1

耶利米要站在國人面前作公義與真理的見證人,歷四十年之久。在背道時期中,作敬奉獨一真神的典範。當耶路撒冷遭受圍攻時,他要作耶和華的代言人。及至他被監禁,仍要斥責罪惡。他說:「耶和華伸手按我的口,對我說:我已將當說的話傳給你。看哪,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,為要施行拔出、拆毀、毀壞、傾覆,又要建立、栽植。」(耶1:9、10)耶利米就得到 保證,知道主必要恢復與醫治;因此在往後所傳的嚴厲信息中,還要附帶赦免的保證。 SPaK 121.2

耶利米是一個聰明的「建築師」,竭力勉勵猶大人徹底悔改,將屬靈生活的根基建立得又深又廣。他勸眾人要為永恆而動手建造,除掉背道與不信的垃圾,採用上帝眼中得蒙悅納的精金、淨銀、和寶石,就是信心、順從、和善行,為根基的材料。那在約西亞領導之下的改革,雖曾清除拜偶像的神龕,但百姓的內心仍未改變。真理的種子雖已萌芽生長,卻被荊棘擠死。所以上帝設法喚醒他們,說明惟有效忠耶和華,才能蒙賜福,並得以昌盛。耶利米懇勸道:「你們當站在路上察看,訪問古道,那是善道,便行在其間;這樣,你們心裏必得安息。」(耶6:16)他奉主命站在耶路撒冷城的主要門口,向人強調遵守安息日的重要性,並在嚴肅警告之餘,提出順從的福分應許。另外又預言如果居民不忠於上帝和祂的律法,就必得可怕的刑罰。當時猶大遍地的景況如此惡劣,他誠懇地呼求他們洗去心中的邪惡。 SPaK 122.1

可惜大多數人都不肯聽從悔改的呼召,自從約西亞逝世之後,那些治理國家的人並未忠於職守,反而引領他們偏離正路。約哈斯因埃及王干涉而讓位,由約西亞另一個較大的兒子約雅敬繼位。此時徹底的毀滅正威脅著全國,主吩咐耶利米站在聖殿院內,向一切進出的猶大人發言,不可省去隻字片語,俾使罪人聽見而轉離罪惡。他宣告說:「你們若實在改正行動作為,在人和鄰舍中間誠然施行公平;不欺壓寄居的、和孤兒寡婦,在這地方不流無辜人的血,也不隨從別神陷害自己;我就使你們在這地方仍然居住。」(耶7:5、6) SPaK 122.2

主在此顯明祂願以一切方法延緩刑罰,力圖將永生之道教導他們,並賜他們再次悔改的機會。惟有徹底的內心與生活改革,才能救他們脫離犯罪的必然結果。耶利米就在約雅敬作王時,在猶大城邑和耶路撒冷街道上傳揚「你們當聽從遵行這約」之信息。那些站在聖殿院內聆聽耶利米說話的人,對於過去他們的所作所為十分清楚,但依然拒絕接受上帝所提出的恩典邀請,因此必受地上萬國所咒詛。 SPaK 123.1

今日人若忽視悔改的呼召,就必招致那與古代以色列人相同的厄運。到了一定的限度,耶和華的刑罰就不能再延遲。耶利米傳給祭司和民眾的信息引起許多人的反對,甚至受到死亡的威脅。這信息傳到猶大諸首領的耳中,他們就親自趕來聖殿,要查明事情的真相。耶利米勇敢地聲明說:「耶和華差遣我預言,攻擊這殿和這城,說你們所聽見的這一切話。現在要改正你們的行動作為,聽從耶和華你們上帝的話;祂就必後悔,不將所說的災禍降與你們。至於我,我在你們手中,你們眼看何為善,何為正,就那樣待我罷。……若把我治死,就使無辜人的血歸到你們和這城,並其中的居民了。」(耶26:12-15) SPaK 123.2

先知所表現的勇敢博得了民眾的尊敬,並使以色列的首領轉而為他辯護。長老們亦一致反對祭司對危害耶利米性命的決定,在這些權貴的保護下,先知的生命便得以保全。自從耶利米蒙召的日子起,一直到工作結束為止,他總站在猶大人面前「為高臺,為保障。」他本生性懦怯而畏縮不前,只渴望度安靜的退修生活;但他蒙召忍受殘酷的侮辱,他說:「我終日成為笑話,人人都戲弄我。」(耶20:7)這位忠心的先知憑著信心說:「耶 和華與我同在,好像甚可怕的勇士;因此,逼迫我的必都絆跌,不能得勝。他們必大大蒙羞,就是受永不忘記的羞辱;因為他們行事沒有智慧。」(耶20:11)當他蒙召喝那苦難與憂傷之杯的時候,就想起上天所施的種種恩典,不禁讚歎道:「我們不至消滅,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,是因祂的憐憫,不至斷絕。因此我要仰望祂。……人仰望耶和華,靜默等候祂的救恩,這原是好的。」(哀3:22、24、26) SPaK 123.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