豐盛的葡萄園
第 三 章—強盛中的高傲
「有一條路人以為正,至終成為死亡之路。」(箴14:12)
所羅門在治國之初,保持著謙卑順服的精神,上帝就與他同在,使他凡事亨通。「所羅門統管諸國,從大河(幼發拉底河)到非利士地,直到埃及的邊界。」「四境盡都平安。所羅門在世的日子,……猶大人和以色列人,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,和無花果樹下,安然居住。」(王上4:21、24、25)可惜在此之後,他的生活卻因背道而蒙上陰暗,竟放棄敬拜上帝,而向異教的偶像屈膝。 SPaK 19.1
上帝曾預見作以色列王所將面臨的種種危險,所以早就賜教訓給摩西,作為指導。祂指示凡登上以色列王位的人,要從祭司利未人面前的律法書中,為自己抄錄一本耶和華的典章;並吩咐「存在他那裏,要平生誦讀,好學習敬畏耶和華他的上帝,謹守遵行這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,和這些律例。」(申17:19)除此之外,又特別警戒受膏作王之人「不可為自己多立妃嬪,恐怕他的心偏邪;也不可為自己多積金銀。」(申17:17) SPaK 19.2
所羅門曾熟悉這些警告,也一度遵循這些律例。後來他想與南面的強國加強邦交,竟冒險踏入禁地。「所羅門與埃及王法老結親,娶了法老的女兒為妻,接她進入大衛城。」(王上3:1) 從人的眼光看來這是一種福氣;不但使這信奉異教的妻子悔改信主,而且法老將基色城賜為女兒的妝奩。所羅門重建這城,加強了在地中海沿岸的國防。但與異邦結盟和聯姻,皆違背了上帝為保持祂子民純潔所制定的規例。 SPaK 19.3
上帝出面遏止這嚴重錯誤所產生的不良後果,但王仍企圖用自己的方法來實現上帝的旨意。他一而再地與這些國家訂立盟約,又與他們的公主聯婚,就打開了隨從異教風俗之門。他自欺自慰,認為自己的智慧和堅定,足以抵抗外邦妃嬪的影響,並能吸引周圍列國敬拜真神。 SPaK 20.1
王與各國通商和聯盟,使他得到名譽、尊榮、和屬世的財富;他從俄斐運來金子,從他施運來銀子。「王在耶路撒冷使金銀多如石頭,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樹。」(代下1:15)民眾得到財富及與之俱來的試探,品格上就失光變色了。所羅門的背道是逐漸發展的,甚至在未察覺之前,就已遠離上帝。他在不知不覺中偏離了順從之路,而轉去追隨他國的習俗,忘記了他興盛的根源,而誤用上天的恩惠去追求自私的慾望。 SPaK 20.2
後來他出賣節操和公正,以苛捐雜稅徵斂資財,來供奉奢侈浪費的宮庭。所羅門就從一代明君,淪為暴君;百姓亦怨聲載道,對王產生不滿和憎恨。他違背了耶和華所訂下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的禁令,從埃及和各國召買馬匹。當時他擁有戰車一千四百輛,馬兵一萬二千名。 SPaK 20.3
王的野心和奢慾,與日俱增。他從埃及、腓尼基、以東、摩押、和各地搜羅美女,數以百計;既沉迷於美色,就忽略了對上帝和對國家的本分。這些妃嬪在他身上發揮強烈的影響,逐漸 地誘惑他參加偶像的敬拜。他在橄欖山的南岡造了一批敬拜偶像的廟宇,又用木石製成巨像,放在石榴和橄欖樹林中。他竟在摩押可憎的神基抹和亞捫人可憎的神摩洛的邱壇前,舉行異教獻孩童為祭的卑劣儀式。所羅門妄想將光明與黑暗、善良與邪惡、純潔與污穢、基督與假神聯合起來,而步上自取滅亡之路。他從一位空前偉大的君王,淪為好色之徒;讓不信和私慾敗壞了他的生活。人若喪失敬畏上帝的心,上帝就不能再為他們作甚麼了。 SPaK 20.4
在這背道的年代中,以色列人靈性的衰落每況愈下。撒但利用這些外邦人淆亂他們的心智,使他們無法辨識真假敬拜的區別,而成為容易被捕的掠物。 SPaK 21.1
以色列人既與他國通商,與不愛上帝之人來往,自然愛上帝之心就冷淡了,對崇高聖潔品德的敏感亦趨麻木。他們普遍地與拜偶像的人通婚,多妻制風行一時;拜偶像的母親亦教導子女從小遵行異教的禮節。基督徒應當保守自己與世界有別,雖然生存在世界之中,卻不可屬於這世界。上帝要求人專一的忠順,「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;……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,又事奉瑪門。」(太6:24) SPaK 21.2
所羅門賦有非常的智慧,但被世界引誘而離棄上帝。今日世人亦面對同樣的危險,祂警告我們不可與世俗同化,主說:「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,與他們分別。」(林後6:17)興盛之中潛伏著危險,富足與尊榮亦常招引禍患。最難保持平衡的,不是空的杯子,而是盛滿的杯子。苦難和憂患,往往使人得教訓而受益。最足以危害靈命的,卻是繁榮興盛。人若不倚靠上帝,儼如站在高峰之上,容易失足跌倒。無論何時,人若放縱驕傲和野 心,就關閉了心門,無法接納上天無窮的恩惠。世人惟有藉著祂豐盛的恩典,才能獲得真正滿足的喜樂。 SPaK 21.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