豐盛的葡萄園
第三十七章—被擄到巴比倫
「我必將你分散在列國,四散在列邦。我也必從你中間除掉你的污穢。你必在列國人的眼前因自己所行的被褻瀆,你就知道我是耶和華。」 (結22:15、16)
西底家作王第九年,巴比倫王率軍圍困耶路撒冷。埃及人極力設法援救這城,因此巴比倫的軍兵暫時撤退。西底家以為事有轉機,便派人去請耶利米前來為他們祈禱。但先知回答說:「迦勒底人必要回來毀滅這城。」所有剩下的猶大人都要被擄去,在患難中學習在順境中所不肯學習的教訓。這時耶路撒冷還有一些義人,奉上帝的旨意將那藏有十誡法版的約櫃,藏到無人知道的山洞裏。這約櫃因以色列和猶大眾民的罪,從此被隱藏起來,再也不歸還他們,至今仍未出現過。 SPaK 133.1
多年以來,耶利米一直忠心地作上帝的見證人。如今這城 邑將要落到外邦人手中,他就認為自己的工作已經完成,想要離去。但有一個假先知的兒子告發說他要去投降巴比倫人,因此即使先知不承認這個控告,卻被囚在牢裏。當迦勒底大軍南調去應付埃及人時,眾首領和民眾以為會得到幫助。過了多日,西底家王私自傳召耶利米來,問他耶和華是否有話臨到。耶利米據實回答說:「有,你必交在巴比倫王手中。」他又懇求王不要將他送 回牢裏,因此西底家下令把耶利米交到護衛兵的院中,每天給他一個餅,直到城中的餅都用盡為止。王不敢公開表示相信耶利米,更不敢冒著眾人的反對去順從上帝的旨意。耶利米在護衛兵的院中,繼續勸人服從巴比倫的統治。首領們向王提出強硬的抗議,力控先知為全國的公敵,應該將他處死。懦弱的國王明知這控告是虛假的,但為要討好國內身居高位的人,就將耶利米交在他們手中,任憑他們處置。於是先知被囚在瑪基雅的牢裏,那裏沒有水,只有淤泥;耶利米就陷在淤泥之中。 SPaK 133.2
後來王又再度私下詢問耶利米,命他說明上帝對耶路撒冷的旨意。先知反問王說:「我若告訴你,你豈不要殺我嗎?我若勸戒你,你必不聽從我。」於是王向他保證絕不殺害他,先知乃再次勸他要歸降巴比倫,才能存活。王依然畏縮,認為回頭已晚,深怕受戲弄或喪失性命。不管耶利米多麼誠懇地含淚苦勸,猶大王還是決定聽從假先知的建議,朝著錯誤的方向而行。西底家的懦弱乃是一種罪惡,造成難以挽回的大禍。結果敵人像雪崩般長驅直入,蹂躪全城,希伯來的軍隊潰亂竄逃,全國都被征服了。西底家被捉拿,他的眾子在他面前被殺死。他則雙眼被剜掉,並被擄到巴比倫去,慘死異鄉。「迦勒底人焚燒上帝的殿,拆毀耶路撒冷的城牆,用火燒了城裏的宮殿,毀壞了城裏寶貴的器皿。」(代下36:19) SPaK 134.1
在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時,有一些祭司長和首領臣宰被帶到巴比倫,在那裏被定為叛徒而處死。其他的人則被擄去作尼布甲尼撒和他子孫的僕婢,直到波斯國興起。巴比倫王囑咐他的護衛長尼布撒拉旦要善待耶利米,並說:「他對你怎麼說,你 就向他怎麼行。」先知既被釋放出來,就決定與迦勒底人所留下的窮人一同修理葡萄園和耕種田地。巴比倫人立基大利為省長,但僅過了幾個月,就被叛徒所刺殺。那些窮人不顧先知的勸告和反對,聽信領袖們的話到埃及避難。耶利米為他們的剛愎自用而哀傷,又為錫安和被擄之民悲痛,就寫了許多哀歌作為紀念。他經常祈禱說:「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,再歸向耶和華。」(哀3:40)他深信上帝必能在混亂中,向列國顯明祂公義和慈愛的本性。於是他向上帝說:「耶和華啊,求你記念我們所遭遇的事;觀看我們所受的凌辱。我們的產業,歸與外邦人;我們的房屋,歸與外路人。耶和華啊,求你使我們向你回轉,我們便得回轉;求你復興我們的日子,像古時一樣。」(哀5:1、2、21) SPaK 134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