豐盛的葡萄園

24/62

第二十二章—「這尼尼微大城」

「當審判的時候,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,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,就悔改了。」(太12:41)

亞述國的首都尼尼微,乃是古代以色列分國以後的最大城市之一。自巴別塔人口分散之後不久,它就建立在底格里斯河肥沃的岸邊,歷經數世紀後,逐漸興旺。但聖經形容它是「流人血的城,充滿謊詐和強暴。」(鴻3:1)先知那鴻將尼尼微人比作殘酷兇猛的獅子。但上帝看見城中仍有許多人渴望真光,便揀選了亞米太的兒子先知約拿,去向尼尼微人宣揚悔改的信息。但約拿自覺不可能達成這項使命,就決定逃避,於是在約帕買了船票,上船往他施去。 SPaK 80.1

約拿在這呼召初臨之時,若冷靜思考一下,便能看出自己的逃避是多麼愚蠢。耶和華使海中刮起狂風,水手均甚為懼怕;各人就求告自己的神,又將船上的貨物拋在海中,使船減輕一些。這時約拿仍在底艙沉睡,船主叫醒他,讓他也求告他的神。一切的祈禱皆未蒙應允,於是水手們就提議以掣籤的方法,看是誰引起這場災難的。結果掣出約拿來,約拿就將躲避耶和華的事說出來,並叫他們將他拋入海中,以平息風浪。他們原本不願意這樣作,眾人還是努力把船向岸靠攏,卻是失敗。最後只好將約拿拋 進海裏,風浪就止息了。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華,向祂許願和獻祭。 SPaK 80.2

在上帝安排之下,一條大魚吞了約拿,他在魚腹中三天三夜,向耶和華懺悔和禱告。於是大魚將他吐出,拋在旱地上。耶和華再次差遣他往尼尼微城去,約拿便毫不猶豫地聽從了。他進了城,便立時在街道上大聲宣告:「再等四十日,尼尼微必傾覆。」全城的人都聽見這警告,上帝的靈打動了他們的心,以致眾人均虛心痛悔。他們宣告禁食,男女老幼都身穿麻衣。連尼尼微王也脫下朝服,披上麻衣,坐在灰中,並下令人與牲畜牛羊皆要禁食,祈求上帝回心轉意,不毀滅這城。當他們悔改時,上帝就不將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。 SPaK 81.1

約拿得悉上帝不追究尼尼微人的邪惡,非但沒有為他們欣喜,反而認為這樣有損他的信譽。於是他不滿地向上帝說:「耶和華啊,求你取我命吧;我死了還比活著好。」耶和華問他說:「你這樣發怒合理嗎?」約拿依然滿懷不悅地跑出城外,坐在城的東邊,為自己搭了一座棚,又坐在棚的蔭下,要看那城究竟如何。上帝就安排一棵蓖麻,長得高而讓約拿的頭得庇蔭,約拿甚喜愛這棵蓖麻。次日黎明,上帝卻安排一條蟲咬這棵蓖麻,以致枯槁。當日頭出來暴曬約拿的頭時,他就為自己求死。耶和華說:「這棵蓖麻不是你栽種的,也不是你培養的,一夜枯死,你尚且惋惜,更何況在尼尼微城中的數十萬人和牲畜,我豈能不愛惜呢?」約拿雖然滿心困惑,不能了解上帝為何寬恕尼尼微,但總算完成了警告那城的使命,成就了上帝的旨意,使祂恩典的榮耀在外邦人中彰顯。 SPaK 81.2

基督在世傳道,與約拿所傳的信息相同。在現今各國大城裏,亦有許多尼尼微人,亟需認識上帝的品德和旨意。作為基督使節的人,就應指點世人仰望那永不衰殘的基業。如今世道險惡,到處充滿紛爭、欺詐、不法和不道德之事。世人自誇現時代的文明與進步,卻違背上帝的律法而被罪惡的洪潮所淹沒。上帝賜予人一段寬容的時期,但到了一定的限度,祂的忍耐就到達盡頭。終有一日,上帝的靈要收回,刑罰的災禍必接踵而來。現今常發生的地震、火災、風災、水災等天災人禍,乃是上帝的旨意,要藉此喚醒世人覺悟和悔改。 SPaK 82.1

但願凡參與救靈工作的人都切記:即使有許多人不肯聽從聖經的教訓,但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可被救恩的真理所感動,而接受基督為個人的救主。祂吩咐我們說:「不要怕,只管講,不要閉口;有我與你同在,必沒有人下手害你;因為在這城裏我有許多的百姓。」(徒18:9、10)如今萬物的結局已經臨近,上帝賜予世上居民的信息是:「你們也要預備;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,人子就來了。」(太24:44)惟有那些像尼尼微人一樣,悔改並接受恩典邀請的人,才能在末時站立得住。 SPaK 82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