豐盛的葡萄園

61/62

第五十九章—「以色列家」

「你們要轉向我,我就轉向你們。」 (瑪3:7)

今日上帝在地上的教會將福音的真理傳到各國、各族、各方、和各民,正是應驗預言說:「以色列要發芽、開花,他們的果實必充滿世界。」(賽27:6)上帝的計劃原要全地都預備好迎接基督第一次降臨,正如今日為祂第二次降臨預備道路一樣。祂應許以色列民:「我現在回到錫安,要住在耶路撒冷中。」(亞8:3)這應許是以順從為條件,要以色列人絕不可再犯被擄之前所犯的罪,切實地改正敬拜偶像的習慣。因此他們回國之後,非常注重律法的研究和宗教的訓示。聖殿恢復之後,他們就完全地奉行聖所的儀節。在所羅巴伯、以斯拉和尼希米的領導之下,他們屢次立約要遵守上帝的誡命和律例,因此隨之而來的興盛,乃證明上帝的悅納和饒恕。可惜後來他們一次又一次地轉離光明之道,並將上帝的恩典自私地據為己有。 SPaK 204.1

這種違背神聖旨意的情形,在先知瑪拉基的日子十分明顯。耶和華藉瑪拉基傳達的信息是:不可忘記過去的教訓,務要謹守與耶和華所立的約;惟有真心悔改,上帝的福惠才能實現。上帝的救贖計畫絕不因以色列暫時的失敗而被破壞,也許他們不依從勸導的信息,但上帝的旨意仍然穩步前進,必得成就。這時主要 與屬靈的領袖重新立約,使他們重獲主恩的福惠。作惡的人亦受到嚴正的警告,得知即將來臨的審判大日,以及惡人遭毀滅的結果。最後瑪拉基提及上帝的邀請,要祂的子民轉回歸向祂,握住祂的聖手,行走克己犧牲的窄路。 SPaK 204.2

但是以色列人竟遲遲不肯順服,他們回答道:「我們如何才能轉回呢?」主說:「人豈可奪取上帝之物呢?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。」他們卻反問:「我們在何事上奪取你的供物呢?」主十分肯定地回答說:「就是你們在當納的十分之一、和當獻的供物上。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,使我家有糧,以此試試我,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,傾福與你們,甚至無處可容。」(瑪3:7、8、10)上帝賜福給人手所作的工,而祂也期望世人將所得的奉獻一部分給祂。從獻納十分之一和各項捐款,表示我們對上帝的感恩,並幫助推展聖工。 SPaK 205.1

這群選民並未成為世上的光,他們的順從乃出於自私的動機,只作外表上的事奉,而缺少真心的順服。他們自稱要與拜偶像之人隔離,故而閉關自守,不與外人接觸,更不分享上帝的恩惠。同時他們又懷著自以為義的心態,只依恃自己的行為和祭物,而不倚靠主的功勞; SPaK 205.2

就把信仰完全建立在自滿的形式主義中了。他們不以上帝所命定的儀式為準,竟附加諸多苛刻難行的條文來阻礙上帝的命令。他們離上帝愈遠,則對形式的遵守就愈嚴格。這些瑣碎而繁重的規條,把人壓得苦不堪言。以色列民一心只想擺脫國家的敵人,好恢復屬世的權勢。他們指望彌賽亞來征服並折斷一切枷鎖,使以色列國掌權統治列邦,以致當救主屈身降臨在馬糟時, 他們斷然地拒絕祂。 SPaK 205.3

基督曾以葡萄園比喻上帝所賜給以色列的福惠,祂說:「有一位家主栽了一個葡萄園,租給園戶之後,就往外國去了。到收果子的時候,主人就打發僕人前去收果子。園戶拿住僕人,打了一個、殺了一個、用石頭打死一個。主人又打發別的僕人前去,亦遭到同樣的下場。後來園主打發兒子去,不料園戶竟將他的兒子也殺了,並想霸佔他的產業。」主問他們:「園主來時,當如何處置這些園戶呢?」祭司和民眾回答說:「要除滅那些惡人,將葡萄園租給按時交果子的園戶。」於是主說:「上帝的國必從你們奪去,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。」以色列民拒絕接受拿撒勒人耶穌為彌賽亞,造成了他們走上滅亡之路。最後他們被羅馬征服,耶路撒冷被毀,聖殿變為廢墟,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被賣到外邦為奴。 SPaK 206.1

上帝今日亦要藉著地上的教會來成就祂的旨意,作按時交果子給祂的子民。雖然在各世代中,祂的教會歷經多次逼迫和苦難,但最終仍必得勝。在預定的時候,「主必忽然進入祂的殿,……祂必坐下如煉淨銀子的,必潔淨利未人,熬煉他們像金銀一樣。」(瑪3:1、3)今日上帝所指派的使者,本著以利亞和施洗約翰的心志,要喚醒迫近審判的世人注意那即將發生的事情。主在黑暗與不信的日子裏,如何將特別的亮光賜給祂的教會;同樣在末時的黑夜裏,必有上帝的亮光照射出來。基督降到人間成為世上的光,祂亦差遣門徒們要作世上的光,好讓「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,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,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。」(太5:16)光乃是福惠,使絕望之人重 見光明。主的旨意乃要每一位基督徒「興起發光;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,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。」(賽60:1) SPaK 206.2

當全世界淪於黑暗之中時,眾聖徒的居所必有光。他們必要見到主降臨時的第一線榮光,在祂面前歡喜快樂。凡上帝所定的旨意,都必成就。 SPaK 207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