豐盛的葡萄園

59/62

第五十七章—改革運動

「務要在主面前自卑,主就必叫你們升高。」 (雅4:10)

猶大人已經公開宣誓要遵守上帝的律法,然而一旦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感化力移開,就有很多人會離開主。這時尼希米已回到波斯去了,因此邪惡又漸漸侵入耶路撒冷。拜偶像的人不僅在聖城內得以立足,更玷污了聖殿所在的地區。因與外族通婚,大祭司以利亞實和亞捫人多比雅竟成為親屬。結果以利亞實將聖殿內收存民眾所奉獻的十分之一與祭物的屋子,讓這個代表被禁斥之民族的人居住,此舉乃違背了上帝的吩咐。尼希米從波斯歸來得悉此事,便採取了迅速的措施,驅逐多比雅出去。這時民眾已不再繳納十分之一,主聖殿的府庫缺乏供應,以致許多原在聖殿供職的人,不得不撇下聖工另謀出路。 SPaK 196.1

尼希米立即著手改正這些弊端。他先將那些離開聖職的人重新招聚回來,使他們復職。猶大眾人就把五穀、新酒、和油的十分之一送入庫房,又指派忠信之人作庫官管理庫房。他們與拜偶像的人交往,造成了對安息日的忽視。尼希米發現許多異教商人和小販,誘使許多人在安息日作買賣,公然違犯安息日。當時的首領們祗顧圖利,而縱容這些罪行存在。尼希米毫不畏忌地斥責他們忽略責任。於是他下令在安息日的前一日入黑之時,將城門 關鎖。商人和販賣各樣貨物的人,本來還住宿在城外,希望找機會作生意。尼希米嚴格地執行命令,又派利未人看守城門,這些商販只好停止在安息日作買賣。 SPaK 196.2

這時尼希米注意到與拜偶像之人通婚的後果,他寫道:「他們的兒女不會說猶大的話,乃是說各族的方言。」這種聯姻在以色列中造成極大的混亂。尼希米以所羅門的經驗勸導他們,將上帝的命令、警告和刑罰,向他們說明。結果眾民良心發現,便發動了一番改革。他們首先將不肯與拜偶像之人斷絕關係的祭司或官長,立即革除聖職。大祭司的孫子既與參巴拉的女兒結婚,非但要被革職,還要被逐出以色列境。這種嚴厲的作風,使尼希米受到不少批評和反對,惟有藉著禁食、自卑、和祈禱,才能有所進展。許多與拜偶像者結婚卻不願斷絕婚姻關係,而被驅逐出境的人,就去投奔撒瑪利亞人。他們在基利心山上建造了一座殿,與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對抗。他們的宗教一直是猶太教與邪教的混合物,成為兩國之間分裂、紛爭、與仇恨的根源。 SPaK 197.1

在今日所要進行的改革工作中,正需要像以斯拉和尼希米如此正義勇敢的人,他們絕不姑息、掩飾或寬恕罪惡。以斯拉和尼希米常在上帝面前自卑,承認自己和民眾的罪,並懇求上帝的赦免。他們以耐心操勞、祈禱、受苦。尼希米不是祭司,也不是先知,乃是一位改革家。他的目標乃要竭力調整同胞與上帝的關係,而且以堅定的立場對抗罪惡。我們應在上帝所指派的職分上勤勉事奉,把握一切機遇,作成就上帝旨意的工具。聖經中記載著這些善與惡的史實對照,乃要讓我們自行選擇順從得福惠,或違背主命遭刑罰。 SPaK 197.2

在所羅巴伯、以斯拉、和尼希米領導之下的復興和改革工作,乃是預表世界歷史末葉所要進行的屬靈復興工作。以色列的餘民不過是一個弱小的民族,但上帝定意要藉著他們成為聖言的保管者,和真崇拜的監護人。當他們重建聖殿和耶路撒冷時,遭遇到猛烈的反對;卻能本著不變的信念、謙虛的精神、和堅定倚靠上帝的信心向前邁進。以賽亞的預言中曾描述尼希米時代要興起一群「補破口」的人,乃是要修補上帝的律法,使它成為選民永久的保障。 SPaK 198.1

以賽亞先知明確地說這些餘民要恢復安息日的重要,「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,……而且尊敬這日,不辦自己的私事,不隨自己的私意,不說自己的私話。」(賽58:13)到了末時,世人更改安息日的「破口」一定要修補。上帝的餘民要站在世人面前作改革家,證明上帝的律法永不變更,而且第四誡的安息日要立為創造大工的紀念,不斷提醒世人記得上帝的權能。他們要被基督的愛激勵,與祂合作,共同修造久已荒廢之處。 SPaK 198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