豐盛的葡萄園
第五十四章—對於勒索的譴責
「如經上所記:他施捨錢財,賙濟貧窮;他的仁義存到永遠。」 (林後9:9)
耶路撒冷的城牆尚未完工,尼希米就注意到貧苦階層的不幸處境。在動盪不安的環境裏,人們忽略農作,再加上有些猶大人自私自利的作風,使當時出現缺糧的現象。窮人不得不賒購糧食,以得溫飽,而且必須以高利借款,來應付波斯王向他們徵收的重稅。此外,富人亦乘人之危,增加窮人的痛苦。主曾藉著摩西吩咐以色列人:每逢第三年徵收十分之一來幫助窮人,而每逢第七年規定要停止農作,不耕田地,以便將一切田裏自長的出產留給窮人。上帝的旨意原是要以色列人接受訓練,剷除私心,並發展高貴的品格。 SPaK 189.1
摩西的教訓說:「我民中有貧窮人與你同住,你若借錢給他,不可如放債的向他取利。」(出22:25)「你借給你弟兄的、或是錢財、或是糧食,無論甚麼可生利的物都不可取利。」(申23:19)「無論那一座城裏,你弟兄中若有一個窮人,你不可忍著心、揝著手、不幫補你窮乏的弟兄;總要向他鬆開手,照他所缺乏的借給他,補他的不足。」(申15:7、8) SPaK 189.2
從巴比倫回來以後,那些富裕的猶大人往往直接違犯了這些 命令。他們向借錢的窮人索取高利,又要窮人以田地為抵押。很多人迫不得已,只有將自己的兒女出賣為奴,陷入永久的窮困與奴役之中,無法改善以後的生活。這些窮人來向尼希米投訴,他便義憤填膺,覺得自己應該出面主持正義。雖然他知道這麼作會得罪一些富豪們,但依然嚴厲地斥責他們,並且召開民眾大會,陳明上帝在這方面所訂下的要求。他叫他們注意亞哈斯王在位時所發生的各項事件,特別是猶大人和耶路撒冷人被以色列人強迫為奴一事。當時先知俄德責備以色列軍的欺壓行為,後來他們就將浮虜和掠物留下,由以法蓮支派中的幾位族長照顧。尼希米亦曾贖回一些被賣至外邦的猶大人。他向猶大民眾表示自己既蒙波斯王授權,就不能為己謀利,並當慷慨捐助窮人的需要;因此懇勸他們停止各種壓榨窮人的行為。全體會眾聽後就起誓說:「我們必歸還窮人的田地和利錢,必照你的話行。」 SPaK 189.3
「貪財是萬惡之根。」(提前6:10)如今圖利之心已佔據了許多人的心志,貪財和好虛榮的心,使世界充滿種種貪婪和欺壓的情形。即使在自稱敬畏主的人當中,亦常見到貪婪和欺詐的行為。教會經常漠視這些不義之行為,讓奢華、欺詐、勒索,腐蝕信仰和敗壞靈性。教會如果不揚聲斥責這些惡行,就是贊助惡行。基督徒萬不可效法世人不義的行為,每一件得罪上帝兒女的行為,就是得罪基督。一個真正敬畏上帝的人,寧可晝夜辛勞,也不放縱私慾,去欺壓窮兒寡婦或客旅。 SPaK 190.1
我們原都是虧欠了神聖公義的債戶,主耶穌為我們付上了贖價。祂成為貧窮,使我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。我們若向主窮苦的兒女慷慨行善,便是真誠表示對祂的感激。「所以無論何 事,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;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。」(太7:12) SPaK 190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