豐盛的葡萄園

29/62

第二十七章—亞哈斯

「耶和華的忿怒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,將其中的人拋來拋去,令人驚駭、嗤笑,正如你們親眼所見的。」 (代下29:8)

亞哈斯即位之後,猶大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敗壞。許多過去一直抗拒拜偶像的人,都被勸誘去敬拜異邦的神明。以色列的首領不忠於自己的職守,又有假先知興起,宣講誘惑人的信息,甚至有些祭司為財利而傳教。然而這些領導背道的人仍保持敬拜真神的儀式,自稱是上帝的子民。先知彌迦宣稱他們一面「倚賴耶和華,」一面卻「以人血建立錫安,以罪孽建造耶路撒冷。」(彌3:10) SPaK 96.1

聖經說:「惡人的祭物是可憎的;何況他存惡意來獻呢?」(箴21:27)上帝之所以轉離罪人,並不是因為祂不願赦免,而是因為他們不肯享用祂的恩典。「耶和華的膀臂並非縮短不能拯救;耳朵並非發沉不能聽見;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上帝隔絕,你們的罪惡使祂掩面不聽你們。」(賽59:1、2)先知又說:「耶路撒冷敗落,猶大傾倒,因為他們的舌頭和行為,與耶和華反對。」(賽3:8)再過短短幾年,以色列國要分散在列國之中,猶大國亦將傾覆。這時為善的力量迅速減退,而作惡的力量則有增無已。先知彌迦不禁感歎地說:「地上敬虔人滅盡,世間 沒有正直人。」(彌7:2)以賽亞說:「若不是萬軍之耶和華給我們稍留餘種,我們早就像所多瑪、蛾摩拉的樣子了。」(賽1:9) SPaK 96.2

在每一個世代,上帝常為那些保持忠貞之人的緣故,以設祂對犯錯之人的慈愛,而長久容忍悖逆之徒;並要藉著祂所指派的人,教導他們棄惡從善之道。在亞哈斯作王的時候,屢次有邀請發出,要以色列人轉回效忠耶和華。先知們苦口婆心地勸勉眾民悔改,這些話後來終於結出果子來。在整個寬容時期中,祂的靈不斷地呼籲:「以色列家阿,你們轉回,轉回吧,離開惡道;何必死亡呢?」(結33:11) SPaK 97.1

有許多人詢問說:「我朝見耶和華,在至高上帝面前跪拜,當獻上甚麼呢?」回答是清楚地說:「只要你行公義,好憐憫,存謙卑的心,與你的上帝同行。」(彌6:6、8) SPaK 97.2

當以色列民行將進入應許之地時,主曾藉著摩西說:「以色列阿,現在耶和華你上帝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?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上帝,遵行祂的道,愛祂,盡心盡性事奉祂,遵守祂的誡命、律例,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,為要叫你得福。」(申10:12、13)基督在世傳道時,也曾如此教導律法師: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、愛主你的上帝。這是誡命中的第一,且是最大的;其次也相倣,就是要愛人如己。這兩條誡命,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。」(太22:37-40)我們不應錯過向人行善或表露關懷的機會,要藉著友愛,與人接近。上帝應許道:「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,使困惑的人得滿足;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,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;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,在乾旱之 地,使你心意滿足,骨頭強壯;你必像澆灌的園子,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。」(賽58:10、11) SPaK 97.3

亞哈斯不顧眾先知的懇勸,依然敬拜偶像,國勢便每況愈下,後又因敵軍來侵而陷於危殆。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王利瑪利的兒子比加,上來攻打耶路撒冷,王和百姓均甚恐慌。主差以賽亞去見王說:「你不要心裏膽怯,……這所謀的必立不住,也不得成就。」(賽7:4、7)但是王寧願向外邦人求助,捎信給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,又從國庫和聖殿的府庫內取出貢物,一併送去。他果然得到一時的解救,但所送去的貢物引起了亞述的貪心,而導致他們興起掠奪猶大之念。亞哈斯王不但沒有悔改,反而祭祀大馬色之神,愈發得罪耶和華。 SPaK 98.1

在他統治的末葉,王竟封鎖了聖殿的門。神聖的崇事因而中止,香壇之燈臺也熄滅了。早晚不再有獻祭的煙雲升上高天,沒有祭物為眾民的罪獻上。他們廢棄聖殿的院宇,而且在耶路撒冷的各路口建立許多祭壇敬拜異邦的神明。此時邪教似乎已經得勝,黑暗的權勢幾乎佔盡優勢。但在猶大國中還有一些效忠耶和華,不肯敬拜偶像的人。當以賽亞、彌迦等人看到亞哈斯晚年所施的毀損時,就把希望寄託在這些忠心的人身上。即使聖所被封閉,他們卻得到保證說:「上帝與我們同在。」 SPaK 98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