豐盛的葡萄園

21/62

第 十 九 章—和平的先知

「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,只要溫溫和和地待眾人,善於教導,存心忍耐。」 (提後2:24)

以利沙的先知工作與以利亞頗不相同;以利亞傳的乃是譴責和懲罰的信息,號召君王和民眾轉離邪惡之路。以利沙的使命則較為和平,他要建立並鞏固以利亞所創始的工作,將主的道路教導民眾。他親自與民結交,經常被先知的門徒環繞著,並藉著所行的神蹟與服務為人帶來醫治與喜樂。以利沙原是一個性情溫和慈祥的人,但他在往伯特利去的路上被一群少年嘲笑「禿頭」時,他嚴肅地轉身向他們宣佈咒詛,然後有兩隻母熊從林中出來,撕裂他們中間四十二人。這次極嚴厲懲罰的事例,使他建立了威信。 SPaK 71.1

此後的五十年中,他經常出入往返各地諸城,也常遇見粗魯、無禮、放蕩的青年,卻無人再敢取笑或輕視他。可見仁慈也應有其限度,在每一家庭中都不可缺少堅定果斷的威信。每一個兒童應受教導向上帝表露敬虔,切不可輕率或漫不經心地提述祂的聖名;並要向上帝的代表――父母、教師、和傳道人,表示尊敬。敬重這些人,也就是尊榮上帝。 SPaK 71.2

禮貌也是聖靈所結的果子之一,人人都當加以培養。它有柔 化性情的功能,亦能表現出耶穌柔和謙卑的樣式。以利沙的仁慈作風,可從他與書念城的一個家庭所發生的友誼中,看到他的感化力。當時他常在各地奔波,到了書念的時候,有一個大戶人家的婦人款待他。此後以利沙每經過那裏,必進去吃飯。這位婦人看出以利沙是位神人,就與丈夫蓋了一間小樓,又放置床榻、桌椅、和燈臺,讓以利沙可以住在其內。於是以利沙常來此退隱休息。婦人家中本無子無女,因她所表現的仁愛,主就賜給她一個兒子。 SPaK 71.3

那孩子長大之後,就到田間去和收割的人一同工作。有一天他中暑了,父親吩咐僕人將他抱去交給他母親,孩子坐在母親的膝上,到晌午就死了。母親抱他上樓,放在神人床上。那時先知正在迦密山上,婦人就帶著僕人出發,去向以利沙求助。神人遠遠看見她,就差派僕人基哈西前去迎接。及至以利沙聽見孩子的死訊,就吩咐基哈西拿著他的杖去醫治那孩子。但這個母親要求先知親自與她同去,於是以利沙隨著她回去。在途中基哈西回來告訴他,杖放在孩子臉上,並未有任何動靜。到了婦人家,以利沙進到房裏關上門,向耶和華祈禱;然後伏在孩子身上,口對口,眼對眼,手對手。孩子的身體就漸漸溫和起來,以利沙再次伏在孩子身上,孩子打了七個噴嚏,就睜開眼睛。以利沙吩咐基哈西去叫母親來,婦人抱著兒子俯伏在先知腳前,感謝主的恩典,她的信心就如此得到報償。 SPaK 72.1

以利沙乃是救主的預表,在他傳道服務時,將醫治和教導的工作連結起來。多年以來,他竭力促成和推進各地先知學校的教育工作。有一次他到吉甲的先知學校訪問,那地正有饑荒,就吩 咐僕人為先知門徒熬煮一鍋湯。有一個人到田野摘了一些野瓜,回來切了,放在熬湯的鍋裏。後來發現這瓜有毒,以利沙就拿麵撒在鍋中,毒就化解了。在饑荒時,他用初熟的大麥作了20個餅,並拿新穗子,餵飽一百個人。僕人本來表示懷疑,但以利沙說:「你只管給眾人吃吧!耶和華說眾人吃了,必還有剩。」事情果真如此發生。那以區區之數滿足眾人需要的,乃是上帝的恩典和能力。 SPaK 72.2

基督在世時,亦行過同樣的神蹟給眾人吃飽。每當主派遣一項工作時,我們不應問這任務是否合理,或能否達成。那一點的食物,看上去似乎十分微少,但在主手中,卻充分有餘。今日教會最大的需要,乃是充分地體會上帝與祂子民的關係,並堅信祂的帶領。人不應為眼前的資源不足而怨歎,外表看來不可能的,在上帝的祝福與引導下,必能成全。這個故事就是給各世代上帝兒女的最佳印證。 SPaK 73.1